“小眼镜”带来的“大问题”

放学时分,随便站在哪间小学的门口,看着蜂拥而至的孩子们,近乎半数的脸上,都架着一副和他们的纯真笑脸颇为不符的“小眼镜”。这正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毕宏生为担心的问题。

  日前,在山东代表团驻地,这位心念下一代视觉健康的代表,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我们国家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有两亿人,青少年视力低下的发病率小学差不多占40%,初中是60%,高中就到了70%—80%。我国以近视为主的青少年视力低下患病率和患病人数目前在全世界已经居于首位,山东省尤为严重。这个发病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教育体制、发达的多媒体、体育锻炼活动相对较少等影响因素,与饮食也有一定关系,如各种动植物中含有很多生长激素,终也会影响视力。”毕宏生为此忧心忡忡。

  毕宏生认为,“高度近视会导致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失明,并且有遗传倾向。目前,新参军的人员中约有85%是做过屈光手术的患者,很难找到品学兼优且身体又合格的学生了。‘小眼镜’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华民族下一代身体素质的社会问题。”他表示,由于青少年视力低下的病因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我国迄今尚缺少系统筛查、预警和诊疗技术规范,尚未形成可行的群防、群治模式,导致整体防治效果不尽理想。

  毕宏生说,虽然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在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方面做了一定工作,探索了初步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组织领导方面,缺少全国专项防治的领导机构,尤其是防治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全国缺少多部门参与的防治协调机构,无法统筹组织协调开展工作。此外,全国各地防治技术各异,缺少全国统一规范的方案和标准,制约了防治工作有效普及。另外,还存在防治机构混乱、相关假冒伪劣产品趁机横行,严重危害青少年视觉健康,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产品需要加大打击力度等问题。

  “应将降低青少年的视觉不良率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尽快形成青少年视力低下的标准防治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根据部分省份积累的成熟经验,科技、卫生部门应组织对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进行专项系统研究,尽快建立我国科学规范可行的青少年视力低下筛查、防治诊疗体系和试行标准,并在多中心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防治效果并总结完善,终形成可在全国推行的国家标准。”毕宏生说,应终形成融合多方位、多层次、多环节、多阶段于一体的视力低下综合防治干预模式并推广实施,形成青少年近视早期预警、教育培训、康复矫治、效果评估、科学研究综合干预体系和防治运行模式。

  毕宏生和他的团队正在为推进这一体系的建立忙碌着,他们不拿孩子一分钱,但他们从没有怨言。

  毕宏生的团队已经有50多人。“现已在山东省建立了三个示范基地,培养了一千多名县级乡镇医生,包括校医,去年筛查了50万名中小学生,但相比较中国的两亿中小学生来说,还只是很小一部分。”他呼吁,全国各省份应一起来做这个事情。